作为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以及”写人民、为人民写的”典范之作,《白毛女》拉开了民族歌剧的序幕。从1945年在延安诞生到2015年版新歌剧《白毛女》成功复排,并在70多年间陆续被海内外艺术家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经典旋律在与时俱进中生生不息。
“为什么《白毛女》会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被什么触动?当下,我们怎么理解这部经典?”昨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播出第二期,来自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青年演员关晓彤带着新生代文艺工作者的追问,在和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乔佩娟的时光对谈中,开启了向朱亚林、王舸、黄建新、赵聪、李大康等文艺前辈探寻答案的初心溯源之旅。
图 说:节目海报 官方图
初 心如磐
为呈现十八大以来,中国文艺界经典剧目再创作、文艺作品再创新的新时代成果,也为提升青年观众审美修养,启迪青年群体担当使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各大国家级院团、院校、演出机构特别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引领观众再次”从延安出发”重温人民文艺的初心。五期节目,精心选取了五部发端于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涌现出的典型文艺作品,并让新时代优秀文艺作品与之辉映,以呈现人民文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壮阔气象。
第二期节目所聚焦的新歌剧《白毛女》,被誉为”人民文艺”奠基之时的雏凤新声。
图 说:节目现场 官方图(下同)
乔佩娟奶奶向关晓彤介绍道,从林白、王昆、孟于到郭兰英,这些”喜儿”都是土生土长的人民的演员,比如王昆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女孩,她表现的就是受苦受难的农村女孩的真实命运,她的气质,她的感情,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群众,这是《白毛女》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除了台前的演员,幕后主创们既有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又有全面的文化修养,他们所做的事就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独立,无关个人好恶,不计个人名利。
2015年版新歌剧《白毛女》的主创代表朱亚林回忆,在结束首站延安的演出去往南方时,他们一度是忐忑的,传统北方农村的故事能吸引南方城市的年轻观众吗?热烈的市场反馈让他们看到,无论什么地域,无论时隔多久,源自人民的经典作品一定能够穿越时空,”时代虽然变了,但我们的心都是承自我们的祖辈,情感没有变,这种文脉是生生不息的!”
文 脉赓续
昨晚的节目,精华呈现了2015年版新歌剧《白毛女》、舞剧《天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民族管弦乐《春节序曲》等优秀作品,并由主创们走上台前,和青年演员代表关晓彤交流创作心声。分享过程中,创作者们”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坚定立场,以及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的真挚态度,每每让观众肃然起敬。
血肉筑天路,舞蹈祭英灵。一部以修建青藏铁路为背景而创作的舞剧《天路》,由国家大剧院历时三年倾力打造。据总编导王舸介绍,创作团队深入拉萨采风,切身体验在高原缺氧环境下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了解了几十年来凝结在铁路修建中的牺牲和奉献。他们用作品致敬可爱的战士和无悔的英雄,并用”重生”的舞蹈表达永远的怀念与传承。
《我和我的祖国》的”全民记忆”是燃爆大银幕的风景线。如此主题宏大、题材特殊的电影,是怎样掀起观影狂潮的?总制片人黄建新的答案是”共情”,作品把镜头对准人民,表现他们的情感,诉说他们的理想,用小人物讲大故事,传递平凡中的伟大。
自”人民文艺”从延安出发起,灯塔之光就一直在烛照前路。当舞台播放当年李焕之老师自己唱秧歌调的音频时,大家依然能从他的声音中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慷慨激昂。现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说出了所有当代文艺工作者的心声:”我们也会带着初心,迈向新的征程!”
使 命在肩
《从延安出发》从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青春视角出发,在追问、求教、体验、收获的过程中,串联起一条从昨天通向今天并指向未来的”文艺之路”。文艺前辈们无我的信念、忘我的态度、舍我的传授,更是《从延安出发》交予年轻一代的宝贵财富。
“我们年纪大了,我们有再多的向往,也得需要你们去做,你们才是未来。”节目中,乔佩娟奶奶语重心长的寄语让关晓彤数次眼含热泪。说起《白毛女》的现实意义,乔奶奶有些激动:”《白毛女》恰恰用文艺作品告诉人们,我们应该怎样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仅仅富起来还不行,还要强起来。我们老一辈艺术家是为了中国永远不受苦难,才从事这样的艺术创作。中国今天的和平幸福得来不易,这一切要防患于未然,靠谁呢?靠我们的孩子们,靠年轻的一代!”
如何接好传承的火炬?正如关晓彤所感慨的:”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新民晚报记者 孙佳音)